舌尖上的新年在线看
- 45
- 2024-12-12 01:45:51
- 48
你怎么看这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国》?
抛开前几季不提,单纯来说第三季,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跟美食所有有关的东西,都能独立成为一种文化,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个镜头四川师傅嘱咐徒弟辣椒和花椒的顺序放错了,看看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看似简单其实想做好没有那么容易!
这期重点不在成品菜肴,而是更加注重了关于菜品的周边用具,个人认为菜品的周边用具跟最后的成品菜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他们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就像悟空离不了金箍棒,猪八戒离不了九齿钉耙,他们都是一体的!
现在我看到网上有网友说这一季是广告片,关于这个说法本人非常不赞同!
当你真正想做菜的时候,如果有一把大小合适重量合适锋利无比的菜刀,和一口炒菜不沾 颠勺不累的手打铁锅后,你会体会到那种畅快淋漓的炒菜感觉的!
来吧!给我一把手打锋利无比的菜刀,和一口可以爆炒的手打铁锅,开启我的家庭大厨之旅吧!
舌尖1着重美食,介绍各地特色美食,重在美食本身。节目精细制作新鲜立意和大家被勾起的家乡美食自豪感都成为成功的元素。
舌尖2着重文化,将美食融入于市井生活,重点是风俗民情,美食只是载体。注重于如何打动人,挖出来的情感和故事有时候超过了美食的秘密本身。
《舌尖3》共“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8个主题。更换了导演,表现的重心也在美食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关于历史文化、人物命运以及食物关系的思考。前两季的成功已经让大众产生一些审美疲劳,能作为主题的有故事有颜值且好味道的美食也越来越少。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关注美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中国美食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中华美食背后的历史和每一代美食人(更多是普通百姓的)传承和坚持。
本期舌尖上的中国延续了以往的拍摄手法和立意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透过传统美食折射出中华文化的广博,不同地理环境能够孕育出不同的人文风俗,推陈出新,雅熟共赏。文化有诸多形式的载体,中华传统美食就是其中之一,它可以寄托乡情,可以寄托愁思,同样也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伟大征途中努力前行!
这季的《舌尖上的中国》其实很细腻连贯的,只不过加入了太多的渲染,如果第一季就这样拍,或许大家就可以接受,毕竟它只是美食纪录片。这是拍给大众看的,还是多拍点大中国的美食,推广美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第一季就是这样,纯粹的美食。中国地大物博,大家真心地想了解自己没有品尝过的美食,过过眼瘾,大过年的图个乐!
本期舌尖上的中国延续了以往的拍摄手法和立意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透过传统美食折射出中华文化的广博,不同地理环境能够孕育出不同的人文风俗,推陈出新,雅熟共赏。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定档春节,你的家乡在过春节时会吃哪些特色美食?
我的家乡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享有“蓝墨水上游”美誉的汨罗江便在此过境流往洞庭湖。
平江历史文化传统悠久,春节特色美食不胜枚举:时丰糍粑、嘉义油豆腐、长寿街酱干……
对于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来说,平江春节特色美食还是首推“平江十大碗”。
平江十大碗又称为情席,是春节期间和红白喜事宴请宾客的十道经典菜肴。
2017年10月,《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摄制组特地来到平江县童市镇徐氏宗祠,拍摄平江县最负盛名的“平江十大碗”。
平江十大碗的菜式按照顺序,一般是下面这样的菜谱组成,根据地域和时节略有变化:
第一碗是炸肉,第二碗是鸡肉(羊肉),第三碗是笋干,第四碗是百叶,第五碗是红烧丸,第六碗是肚皮炖红枣,第七碗是稀粉,第八碗是扣肉,第九碗是清蒸鱼,第十碗是青菜。
摄制组拍摄当天,正值徐氏宗祠竣工庆典,新建宗祠,古典牌坊,红柱青瓦,瓷塑木雕,飞檐拱斗,美不胜收。
徐氏族人筵开百席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摄制组采取以纪实、访谈等方式对“平江十大碗”进行了系统的采访拍摄。
“平江十大碗”上菜很讲究,其中有炸的,有炒的,有煲的,有蒸的。荤素搭配也很用心,既有山珍河鲜杂糅,又有南北菜品交融。每吃完一道菜,都要停顿1分钟,让客人们有品尝回味的时间。
第一道菜:长寿炸肉,香酥软糯
别看这是一道很土很土的菜,足以见其地道程度。不要被菜名蒙蔽了眼睛,这道菜可是不添加肉的哦,由面粉烹炸而成,看来得是要绝对新鲜,现做现吃才好。
第二道菜:羊肉鲜汤,肉汁四溢
乡下圈养的黑山羊,充满原始的肉香,嚼劲十足,汤汁鲜浓,若是在这冬季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简直是暖到心里。一村人坐在一桌,大口吃肉,大碗喝汤这就是乡情吧!
第三道菜:三鲜笋丝,鲜美甘脆
晾晒过的春季干笋,经过山泉水的泡发,影藏在岁月里的营养又开始冒泡,搭配新鲜的芹菜和香甜的肉丝,给人不一样的香味。
第四道菜:五香百叶,麻辣鲜香
平江最出名的便是香干,而其传统留下来的豆腐制作工艺也是令人尖叫不绝,充满豆香的豆腐如白色丝带一样在摆在盘中,不忍动手。
第五道菜:苋菜肉丸汤,咸甜适中
本本真真最快乐,原汁原味最养生。鲜嫩爽滑的肉丸与带着清香的苋菜相遇了,无需复杂的调料,吃的就是最纯净的味道。
第六道菜:猪肚炖红枣,口感饱满
这是一碗营养满满的菜,新鲜的猪肚与墨鱼干与大颗的干红枣用柴火慢炖出来,简直就是乡间最美味的菜肴。不油不腻,甘甜适中。
第七道菜:干捞粉丝,爽滑可口
这是一道受欢迎的平江十大碗之一,因其夹杂着独特的香菇肉沫香,一上桌每人几筷子便立马被吃空。爽滑的口感,亦荤亦素、让人意犹未尽。
第八道菜:虎皮扣肉,油而不腻
这道菜是全国很多地方宴席上都不可少的一道菜,肉里渗出来的油汁被下面的干菜吸收。
干菜的清香往上渗透到肉里,油腻适中、一切融合的恰到好处。这道菜也是评判一个厨子是否功夫深的重要的参考。
第九道菜:剁椒清蒸鱼,酸辣清冽
鱼象征着吉利和财富、也是年年有鱼,所以宴席上鱼也是必不可少的,剁椒蒸鱼是湘菜里传统和经典,因此平江十大碗里也有沿袭过来。
色泽红亮的剁椒覆盖着白嫩晶莹的鱼肉,吃一口软糯细嫩、鲜香爽辣。
第十道菜:清炒时令菜,香酥无比
为什么最后一道菜是时令蔬菜?
——主要是为了荤素搭配,更重要的是吃到最后大家都已经快撑了,而青菜是最容易促进消化的。所以一般最后一道是时令青菜。
我的家乡是北方的一座小城,我的家虽说在农村,但是因为临近大海,几乎家家户户出海打渔,所以过年的时候肯定少不了鱼。说起鱼,那首当其冲的就是鲅鱼,或红烧、或油煎,都是一道美味。
过春节肯定少不了吃饺子,吃饺子最好的配菜那就是凉拌海蜇。把海蜇切得细细的,配上酱油醋香油,淋上点香菜或者拌点黄瓜,那真是能吃上好几碗饺子。
当然还有大虾,这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我们家最常做的做法就是油焖大虾。
春节往往会准备很多菜肴,在农村讲究最好能做点能放得住不怕坏的菜肴,这样不容易浪费。把鲳鱼化冻处理干净,用盐腌制一段时间,然后裹上蛋液用油煎,这也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菜肴。
嗯
过年很多的
腊鱼腊肉啊,还会让着走
年年有余的腊菜
年前家中置办的腊鱼腊肠,总是会多出很多,常常可以吃到下一个春节。腊菜味道好,方便存储,乃行李包必塞之美食。
腊菜好做。就算寝室里只有一个电饭锅,蒸一下自有咸鲜风味。蒜苔炒香肠,或是浇一点豆瓣酱煎腊鱼,更是妙不可言。家味,才是最贴合内心的味道。
提供者:徐小婷
家乡:云梦
自力更生的卤水
▲冷凝后的卤水
从家里人煮卤料、炒津酱开始,卤味的香气就开始飘散,带上的卤菜总有吃完的一天,于是给装上了卤水!简直深谋远虑,这是叫你自力更生呐。
想吃什么自己卤,卤水保存得好,可以一直一直一直用,这卤香味,也从家的那头飘到了这头。
提供者:肆
家乡:宜昌
一解乡愁的米线
说实话,武汉的米线多是各类米粉粉丝在充数。真正的米线,口感更有一种质朴的感觉,更有韧劲儿一点,配上大块新鲜黄牛肉熬制的浇头,香香辣辣的,一碗不过瘾。
这让一些对家乡米线难舍难分的娃,自愿背上一扎又一扎的干米线,干米线带过来,泡发了往锅里一滚,可解乡愁。
无法舍弃的臭豆腐
从云南回武汉的小伙伴,千里迢迢也要带上这种臭豆腐。这种吃法很特别,小块儿的豆腐在烤炉上烤得发泡,或蘸或夹炒香的辣椒面。
也许没尝过的人比较难理解,但是只要吃过一次那原始的豆香、外焦里嫩的口感,就知道这真的是一道无法舍弃的美味。
提供者:huang
家乡:云南
翻山越岭的白酒
最后白酒镇楼!自家酿青稞酒,它来武汉可不容易,从西宁坐了26个小时的火车才到达。
53度据说可以自燃,体积沉甸甸的一大桶!桶!点点很好奇怎么过的安检啊,要现喝一大口吗?提供素材的小伙伴评价这酒“入口柔,一线喉”,翻山越岭的,果然好酒!
提供者:小胖
家乡:青海
是的,乡愁是可能就是一碗说不清的美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舌尖上的新年在线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舌尖上的新年在线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